我們是哪一種家長? - 當面對不敢嘗試的孩子
我們是哪一種家長?
面對不敢嘗試的孩子,是為他瞻前顧後,還是推波助瀾迫他學會獨立?
單憑孩子一些不肯嘗試或猶豫不決的表現來評估孩子膽怯,這標簽反使孩子自己更失去信心。太過呵護逃避,又取走了孩子學習解決困難的機會。當有些無可避免的困難發生時會造成更大的焦慮。 擔心焦慮原本是為了減少傷害的自我保護機制,雖然會令身邊的人形成壓力,但卻是正常不過的情緒,切勿否定,否則情緒會一直累積,窒礙孩子發展的空間。
溝通接納孩子的感受
當孩子表示擔心時,不妨留意孩子在表達當中,如何形容事情,他最擔心是哪一部份?擔心令他有什麼感覺? 身體是什麼反應 (呼吸凝重、急促; 身體繃緊; 想哭等)。
與孩子同步
最首要是向孩子表示,你已收到了他表達的重點,使他感到被重視。縱使孩子未能完整有條理地說出感受,父母未能在言語上對應,也可以擁抱拖手等身體接觸安撫心情。不批判孩子的擔心是否重要,因為事情的輕重並不減少孩子負面的感覺。父母並不一定能為孩子解決問題,孩子需要援減擔心帶來的不適感,請與他一起找方法舒緩緊張的心情 。
循序漸進
別心急讓孩子要即時重拾心情,等待也是一種包容,讓孩子按自己的步伐去處理心情,接納的空間使孩子充分經歷情緒來又去的過程,看見自己有能力與不適的感受共存,下次更有把握面對負面的情緒。
保持孩子的好奇心
好奇心是最有效推使孩子走出舒適圈而每人皆有之的特質。培養孩子的好奇心,陪伴他們去探索新事物,增加生活經驗的多樣性,自然加強面對陌生事物的信心。
「悅」繪本介紹:
【就快了】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657644797962656/permalink/1667710656956070/
留意充當攝影師的小朋友,不時提醒要注意危險仍留在原地,可見謹慎不一定膽小呢。